2019年7月19日17时45分左右,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以下简称义马气化厂)c套空气分离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伤。
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空气分离装置冷箱泄漏未及时处理,发生“砂爆”(空分冷箱发生漏液,保温层珠光砂内就会存有大量低温液体,当低温液体急剧蒸发时冷箱外壳被撑裂,气体夹带珠光砂大量喷出的现象),进而引发冷箱倒塌,导致附近500m3液氧贮槽破裂,大量液氧迅速外泄,周围可燃物在液氧或富氧条件下发生爆炸、燃烧,造成周边人员大量伤亡。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河南三门峡“7·19”事故暴露出事发企业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辨识能力差,装置泄漏后处置不及时、带病运行,设备、生产等专业过程管理存在重大安全漏洞,事故还暴露出工厂设计布局不合理,对空气分离等配套装置安全生产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风险排查管控,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跟随小编一了解如何科学安全用氧。
一、液氧泄露危险,设备带病运行存隐患
此次事故是义马气化厂空气分离装置发生泄漏后未及时消除隐患,持续带病运行引发的。义马气化厂净化分厂2019年6月26日就已发现c套空气分离装置冷箱保温层内氧含量上升,判断存在少量氧泄漏,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监护运行即可;7月12日冷箱外表面出现裂缝,泄漏量进一步增大,由于备用空分系统设备不完好等原因,企业却仍坚持“带病”生产,未及时采取停产检修措施,直至7月19日发生爆炸事故。
科普:液氧泄露很危险,易引发爆炸事故
液态氧储罐是临床使用的且存在有一定危险的承压设备。液态氧事故主要是由于液态氧储罐由于年久失修或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发生破裂,使压力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的事故。
液氧不可燃,但它能强烈地助燃,所有可燃物质(包括气、液、固)和液氧混合时就呈现爆炸危险性,这种混合物常常由于静电、机械撞击、电火花和其他类似的作用,特别是当混合物被凝固时经常能发生爆炸。
科普:液氧低温-183℃,易引发冻伤事故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呈浅蓝色,沸点为-183℃,广泛用于工业和医学。因液氧沸点极低,为-183℃,当液氧发生“跑、冒、滴、漏”事故时,一旦液氧喷溅到人的皮肤上,将引起严重的冻伤事故。
二、提高安全意识,进行风险隐患排查
义马气化厂曾经是安全生产先进企业,但由于全要素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设备、生产等专业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淡漠,导致设备等专业管理滑坡,成为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空气分离装置要定期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将冷箱是否存在泄漏、空气分离装置总图布置是否合理、空压机入口空气中有机物控制是否到位、液氧系统烃类含量是否定期检测且数据准确、液氧储槽是否安全作为排查重点,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立即停产。
科普:液氧操作流程繁琐,需一年一小检,两年一大检,五年更换一次罐体
使用液氧必须办理压力容器,操作流程非常繁琐,国家对液氧检查也做了相关的规定,即需要一年一小检查,两年一大检查,五年更换一次罐体。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液氧站也要具有高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对液氧储槽作为安全的排查重点,液氧的槽车也需要具备槽罐使用证、危险品运输许可证、司机持特种作业证、押运员证。
科普:液氧储罐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液氧储罐与防火间距要求很严格,其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有一个防火间距要求。
三、选安全可靠氧源,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条件苛刻,物料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加之高温、高压、低温等操作条件均对设备状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日常生产中工艺波动、违规操作、使用不当、维护维修不到位等均可造成设备失效,引发物料泄漏而导致事故发生。
加强设备完好性管理是化工安全生产的基础,高度重视设备专业管理,要从源头优化设备设计选型,提高本质安全水平。要优选技术成熟、业绩良好的设备设施,熟练掌握设备设计材质、运行参数等安全信息,制定严格的设备检维修技术规程。
科普:认识现代化氧源分子筛制氧
液氧贮槽破裂,液氧外泄,是“7.19”爆炸事故的导火索,所以把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最佳的途径。医院用氧除了液氧、钢瓶氧还有现代化氧源分子筛制氧,其安全、自主、经济、便捷,相较于液氧这种助燃的爆炸危险性源头安全性要高很多。
液氧操作对技术熟悉以及证件都具有硬性要求,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经过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分子筛制氧则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通过就地产氧、远程化监控来安全产氧。
科普:分子筛制氧是安全用氧领航者
分子筛制氧作为最安全的制氧方式,工艺成熟,操作简单,氧气浓度有保障。分子筛制氧是一种纯物理制氧,而液氧是通过化学方式制取的,其操作过程属于特种作业。同时,新标准《yy 1468-2016用于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的颁布,为分子筛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