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9年3月以来医疗行业发生不少新变化,在本月的最后一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盘点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组织制定了《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方案中重点强调,要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3月15日落幕的两会也指出“智慧医疗”“分级诊疗建设”等诸多措施。
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
大致可以梳理为五大方面,一起来看。
1.预约诊疗制度的建立,力争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
进一步扩大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比例,力争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缩短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等待就诊的时间。优化预约诊疗流程,避免门诊二次预约导致重复排队的情况。
2.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丰富远程医疗服务内涵
a.建立远程医疗工作制度,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三级医院重点发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要积极建立远程医疗中心,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疾病诊断能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远程会诊。
b.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搭建医疗机构与患者居家的连续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高疾病管理连续性和患者依从性。
3.大力推进区域就诊“一卡通”,利用医疗物联网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连续医疗服务。
大力推进区域就诊“一卡通”,整合各类就诊卡,积极推进地级市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有条件的省级行政区域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挂号手机软件、网站,建立统一平台,方便患者就诊。
城市医疗集团应当搭建信息平台,在集团内部率先实现“一卡通”,力争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连续医疗服务。
4.不断丰富日间医疗服务内涵
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研究确定第二批日间手术病种,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制定日间手术病种诊疗规范和日间手术中心管理规范,提高日间手术规范化程度。探索建立医护联合门诊、医院社区一体化术后伤口管理中心,提高术后伤口照护质量。拓展日间服务的病种和服务类型,进一步提升住院床位使用效率。
5.利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开展“互联网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积极开设家庭病床,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不断满足老年人群健康服务需求。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附件:
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智慧医院建设,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 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明确医院分级管理,医院将被分成6个等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和结果推送、在线支付、床旁结算、生活保障等智慧服务,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相关信息。
3级:联通医院内外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电子病历的部分信息通过互联网在医院内外进行实时共享,部分诊疗信息可以在院外进行处理,并与院内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时交互。初步建立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流程。
4级:医院智慧服务基本建立。患者医疗信息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互联互通,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患者就诊更加便利。
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患者在一定区域内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居家产生的医疗健康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医院能够联合其他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转自网络